您现在的位置:炎皇学校>> 教师发展>> 学习方法指导

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

作者:彭刚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30日
 

                   

1 前言                     
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无心理疾病,其二是指具有一种积极适应与发展的心理状态。“适应”是各人通过作出身心调整,在现实生活环境中维持一种良好、有效的生存状态的过程。而“发展”是指个体的成长和才能品质在时间上所发生的积极变化。为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综合要求,美国提出要为学生的成长设置四类课程,不仅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第一类(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向上的动机和学会人际交往的技能),同时也贯彻在其他类课程中。日本、德国、韩国、泰国等都纷纷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到了重要的地位。自80年代中期,我国部分省市大中小学开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些经验,但发展很不平衡,尚处于初始阶段。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许多学校从思想认识、师资水平到必要的条件还难以适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二是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处理好与德育、健康教育等的关系,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课程化、医学化、德育化等倾向。
   2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与任务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和思想品德的教育以及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它以心理保健为手段达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它以心理适应为重点达到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它以心理发展为目标达到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3 体育活动促进身心健康
欧美发达国家关于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已有不少研究,结论较为一致,认为体育活动能促进身心健康。德国的K.BosF.Grobe(1991)公布了他们从出版物中收集的73个研究,其中30%是实验研究,其余是准实验研究或相关研究。在体育运动中,对心理健康与其关系的研究已形成共识,即大多数处于发展中的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且心理健康与体育运动水平相辅相成。关于体育运动中心理健康问题的价值探讨,麦金尼在1949年出版的《Psychology of Personal Adjustment》一文中指出:一是能增强社会的安定感和自发性;二是能提高独立性;三是能解除紧张;四是有助于形成友谊、声望和领导地位。斯拉夫逊还补充一条,即能提高对自己的价值观。近年来,德国政府甚至采取措施引导青少年将过盛的精力用于体育运动,以减少社会犯罪。西方社会学称体育运动为安全阀和出气孔。
   80年代开始,许多学者就身体练习对生理、心理的积极影响进行了研究。Kobasa等人指出,身体练习具有减轻应激反应以及可以降低紧张情绪的作用。麦金尼等人(1990年)指出:身体练习已作为治疗心理疾病(包括慢性忧郁症、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等)的一种方法。
     4 体育活动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体育教学是进行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传授过程,这个过程也包括情感上获得成功感的愉悦体验。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学生在学习过程和身体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情、意志等外在表现是其心理状态的真实反映,很容易发现存在不同心理障碍的学生。另一方面,通过运动锻炼可以减缓和治疗某些心理障碍、疾病,使紧张、忧愁、焦虑、压抑、沮丧等不良情绪得以宣泄,使人轻松愉快,心情舒畅。
    目前国内外研究认为运动锻炼能改善人的心理状态,消除心理障碍和治疗心理疾病,其可能性的理论依据一是转移机制,二是内啡呔释放机制,三是一些实验性研究,显示有氧练习对情绪特别是抑郁和焦虑的个体有积极性影响。体育竞赛永远伴随着成功与失败,可以使学生承受挫折与失败的能力得到锻炼,克服困难、不屈不挠等良好意志品质得到增强。体育竞赛有着严格的纪律与规则要求,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纪律性与自制力、公平竞争与创新意识以及团结协作与开拓进取的精神。体育教学竞赛环境通常是风吹日晒,尤其是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学生不仅要经受大自然的考验,而且要承受机体的疲劳和肌肉的酸痛,这对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吃苦耐劳精神无疑是最好的实践与锻炼。
  5 体育群体活动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学家基本认同适应和发展是人生的两大任务。某一特定适应水平随个性生理环境的改变,原有的适应平衡被打破,需要高一级心理机能和个性品质才能适应。若适应水平侧重于个体与环境关系的现状,发展是指向更高水平的适应。我国著名的医学心理学家丁肇教授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体育教学以班集体形式进行,人际交往呈群体多向性。这种师生、学生之间群体多向的人际交往与互动,培养了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从社会文化的视角来看,体育尤其是体育游戏、竞技体育和体育竞赛实质上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一种模拟,体育精神是现代社会精神的缩影。因此,体育教学本身就是一个“课堂社会”,许多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实质上就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模拟。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将获得顺利与挫折、成功与失败、优势与劣势、群体与个体、合理与不合理等种种体验。如果教师能够有深度地加以引导和教育,使学生通过这种体验去认识体育,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并使这种认识升华到信念、世界观的层面上,将对学生情感的陶冶、人格的塑造、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6 结论
学校体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对独立而自成体系,对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心理健康教育将突破德育的范畴成为全面发展教育中的独立一育。作为一个身心统一体的人,其身体和心理是相互制约、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体育教学中育心功能应和育体同等重要,互为基础。因此,学校体育教学的第一功能是育体育心,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丰富了体育教学的内容,拓展了学校体育的方法和途径,这是任何其他方式、手段无法替代的。学校体育中要制定出适合各种学生群体、各个年龄阶段、具有一定信度和效度的心理健康的检测和评量,需要研究者作出更大的努力。
随着校园网的逐渐完善。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这一最新手段为学生服务。可以开设面向小学生的心理站点,通过网络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拓展网上心理咨询通道,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工作中的收获[ 06-30 ]

观后心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